bob官方地址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
课程设计是理工科学生提高理论计算、结构设计、工程绘图、查阅设计资料、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,为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,特制定本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。
课程设计教学基本要求
一、教学准备
(一)课程设计教学必须具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、指导书(任务书)教学基本文件。
(二)课程设计场地、机房等条件满足教学要求。
二、教学过程
(一)选题
1.设计题目结合实际,难度适当。
2.设计题目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,且不能千篇一律。
3.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况,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工作量饱满,能完成任务。
4.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,并经教研室主任审定。课程设计的题目也可由学生自拟,但必须报教研室主任审批,同意后方可执行。
(二)课程设计指导
1.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能够运用新观点和新方法,结合新理论和学科前沿,对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能给予学生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。
2.定期检查、答疑和质疑,全面掌握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度和质量。
3.管理严格,各种记录齐全。
4.检查学生是否按设计任务书要求完成全部工作;审查学生的设计图纸是否合格,计算结果和程序运行是否正确;审查设计计算说明书(或论文)撰写是否规范。
5.有答辩程序的,答辩组织与答辩过程规范,记录详细。
三、教学效果
(一)课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(论文)内容符合大纲和各专业的具体要求。
(二)课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(论文)由授课教研室负责保管,一般为3年,对于有示范意义的优秀课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(论文),保管期限可适当延长。指导教师负责收集齐全。
(三)课程设计(论文)成绩评定表填写规范,成绩评定严格、客观、合理。
(四)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能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,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。
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
教学 环节 |
观测点 |
等级质量标准 |
备注 |
A |
C |
(一) 教学 准备 |
1、教学文件 |
课程设计教学大纲、指导书(教材)和任务书符合专业教学培养要求,格式规范,内容完整 |
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、指导书(教材)和任务书,基本符合专业培养要求 |
可根 据学 科专 业特 点和 具体 情况 作适 当调 整 |
2、指导教师 |
指导教师职称学历合理,具有主讲本门课程设计的教师资格 |
指导教师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|
3、教学条件 |
课程设计场地、机房、参考资料等条件能够满足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|
课程设计场地、机房、参考资料等条件基本满足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|
(二) 教学 过程 |
4、选题 |
完全符合课程设计教学要求,题目的难度、广度、深度及工作量适当,提供基本题目和可选题目 |
基本符合课程设计教学要求,题目的难度、广度、深度及工作量基本适当,提供基本题目 |
5、教师指导 |
指导教师能够运用新观点、新方法,结合新理论和学科前沿进行指导。定期检查和答疑,全面掌握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度和质量。注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。对学生要求严格 |
新观点、新方法、新理论和学科前沿在指导过程中有体现。基本了解学生课程设计进度和质量。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。对学生要求一般 |
6、答辩(有答辩程序的) |
答辩委员会(小组)组成合理,严格执行履行答辩程序,过程规范,记录完整 |
答辩委员会(小组)组成较合理,能够履行答辩程序,有记录 |
7、成绩评定 |
严格按照成绩评定标准评分,成绩呈正态分布 |
成绩评定基本合理,成绩接近正态分布 |
(三) 教学 效果 |
8、课程设计 成果质量 |
课程设计图纸(作品、程序等)符合相关标准,说明书(论文)内容符合大纲要求 |
课程设计图纸(作品、程序等)基本符合相关标准,无原则性错误(缺陷)。说明书(或论文)内容基本符合大纲要求 |
9、创新性 |
在图纸等的设计、技术、方法等方面,表现出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,在课程设计中成果中有很好的体现,有突破 |
在图纸等的设计、技术、方法等方面,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,课程设计中成果有新意 |
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方案
1.评价方案
以《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》为依据,按照《bob官方地址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表》中评价要素的评价内涵和评价方法,采取先定等级后计算评价要素得分和总分再确定综合评价的方式,对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质量进行评价。首先对各评价要素定等级,评价等级分为A、B、C、D四档,按《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》中的A、C标准,低于A高于C者为B,低于C者为D;然后计算评价要素得分,评价要素得分=分值*等级系数(等级系数:A:1.0、B:0.8、C:0.6、D:0.4);评价总分Z等于各项得分之和,综合评价按优秀、良好、合格、不合格四级评定,优秀:90≤S≤100;良好:75≤S<90;合格:60≤S<75;不合格:S<60。
2.评价方法:见下表
|
教学准备环节 |
教学过程环节 |
教学效果环节 |
评价方法 |
对开设的课程设计进行普查 |
抽查30%的课程设计(至少一门) |
抽查每个专业约20%的学生(涉及每个班) |
bob官方地址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表
评价课程名称: 评价时间:
评价
单元 |
评价要素 |
分值 |
评价内涵 |
评价方法 |
评价等级 |
得 分 |
A |
B |
C |
D |
(一) 教 学 准 备 |
1 |
教学文件 |
5 |
课程设计教学大纲、指导书和任务书等 |
查阅相关资料 |
|
|
|
|
|
2 |
指导教师 |
5 |
指导教师职称学历结构 |
查阅指导教师相关信息 |
|
|
|
|
|
3 |
教学 条件 |
5 |
课程设计所需场地、机房以及专业文献资料等满足教学要求情况 |
现场检查 |
|
|
|
|
|
(二)教 学 过 程 |
4 |
选题 |
10 |
课题的深度、广度、难度及更新情况 |
查阅课程设计任务书等 |
|
|
|
|
|
5 |
教师 指导 |
10 |
学生课程设计完成情况,指导教师态度和指导情况等 |
查阅指导教师指导记录等 |
|
|
|
|
|
6 |
答辩 |
10 |
课程设计答辩组织情况,答辩程序及执行情况 |
现场检查答辩情况,查阅答辩记录等 |
|
|
|
|
|
7 |
成绩 评定 |
10 |
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 |
查阅课程设计评语、成绩等 |
|
|
|
|
|
(三)教 学 效 果 |
8 |
课程 设计 成果 |
35 |
课程设计图纸(作品等),说明书(论文)的内容、格式等 |
查阅课程设计成果 |
|
|
|
|
|
9 |
创新 性 |
10 |
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|
查阅课程设计成果 |
|
|
|
|
|
评价人签字 |
|
评价总分Z |
|
备
注 |
(1)根据质量标准中A和C标准对各评价要素划定等级,低于A高于C者为B,低于C者为D; (2)评价总分计算公式Z=∑Xn·Yn,其中Xn表示A、B、C、D四个等级的等级系数(A=1.0,B=0.8,C=0.6,D=0.4),Yn表示各评价要素的分值。综合评价分优秀、良好、合格、不合格四种。优秀:90≤S≤100;良好:75≤S<90;合格:60≤S<75;不合格:S<60。 |
注:没有答辩环节的,评价总分Z=各评价要素得分之和/0.9。